首页

冷美s女王

时间:2025-05-28 21:02:05 作者:实拍锡林郭勒草原上的特高压直流电网“年度体检” 浏览量:15072

  中新网太原9月28日电 题:山西“守庙人”尹振兴:二十载如一日当好“国宝”守护人

  作者 杨杰英 陈飞 燕鑫

  随着《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爆火,山西古建也随之出圈。据不完全统计,游戏涉及晋城的有青莲寺、泽州玉皇庙、高平铁佛寺、陵川西溪二仙庙等。

晋城玉皇庙里的二十八星宿彩塑。 中新网记者韦亮 摄

  游戏场景中,“亢金龙”“虚日鼠”等藏于晋城玉皇庙里的二十八星宿彩塑被复刻得栩栩如生。

  这些饱经历史风霜的文物瑰宝何以流传千年不朽?这背后是千千万万个默默的守护者。而尹振兴就是其中的一位。

  尹振兴,是晋城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他从2003年进入玉皇庙,开启自己的“守护之旅”,二十载如一日,以匠心守护初心,奉献文保事业。

晋城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馆长尹振兴正在为来参观的游客讲解。 吕昊玥 摄

  晋城玉皇庙,创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现遗存各代彩塑284尊、壁画120平方米,其雕塑技术精湛,是中国雕塑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中,后院西庑内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更是海内孤品的珍贵文物。

  “前面是一片泥地,我们宿舍就一张很简易的床。周边环境也很差,当时整个安防设施、消防设施也基本上没有,更不用提什么暖气、自来水。”2003年,尹振兴初到玉皇庙时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面对这样艰苦的条件,尹振兴没有退缩,反而在心中种下了改变这一切的种子。当时文物保护力量薄弱,无监控和消防设施,他每晚带队巡逻,始终牢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工作日复一日。直到2004年,山西省文物部门来玉皇庙做勘察设计方案,他才看到了契机和曙光。

  “看到这些方案以后,我们立马心中就像看到了一盏灯一样。”尹振兴说。

  2008年,对于玉皇庙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那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山西南部105处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保护工程,其中包括对玉皇庙、高平开化寺等在内的古建筑进行修缮。

晋城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 中新网记者杨杰英 摄

  在尹振兴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努力,玉皇庙发生了质的改变。人员配备齐全,消防和安防设施完备,技术层面实现了对所有建筑彩塑壁画的数字化保护,永久性地保存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博物馆周边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博物馆内部也严格按照古建的排序进行布置,就连灭火器箱、垃圾桶、消火栓等设施都设计得古香古色。

  “我们的工作人员都把这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用真情来维护它、保护它,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尹振兴说,文物保护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修复和维护,更需要带着温度,用真心实意去对待每一件文物。

  日常的巡查监测、数据记录、养护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丝毫马虎,都需要精心呵护。尹振兴表示,“因为这里的每一座文物,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得很用心地去做这件事情。”

  然而随着近期玉皇庙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人流量日益增大,尹振兴喜忧参半。

  “喜的是可以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晋城的古建筑文化,忧的是因为这么大的人流量,古建筑的特征注定其承载量接待是有限的。”尹振兴介绍,对此,博物馆不断积极采取措施,希望给大家一个更好的体验感。

  为了大家更好地了解玉皇庙,近段时间以来,尹振兴和他的同事们全体上岗,没有轮休过一天。尹振兴说,“我觉得谈不上辛苦,让更多人了解到古建筑的价值和天文体系的知识,这是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穿梭在彩塑展馆中,俯身于研究记录上,钻研于历史资料间,奋进于文明传承里。二十年来,尹振兴在守护彩塑的工作岗位上奉献了青春岁月,传承文化,从未停歇。

  “我希望这种热度继续保持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的历史。”尹振兴说,希望带动更多人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献智献策。(完)

【编辑:邵婉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长安街上看两会|这些两会热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

截至当天收盘,上证指数报3336点,涨幅为8.06%;深证成指报10529点,涨幅为10.67%;创业板指报2175点,涨15.36%。沪深两市总成交额约25930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内蒙古自治区监委驻内蒙古师范大学监察专员李晓东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王磊表示,从工作实践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开展以来,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平台抓手作用。一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效能。土地整治以落实空间规划、优化布局、提升品质为目标,统筹“三生”空间,保护农耕肌理,改善农村风貌,高效盘活存量资源,逐渐成为农村地区空间治理的新路径。二是实施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土地整治将农用地整理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实施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质量提升和生态化改造,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水平。三是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盘活存量、严控增量等措施,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用地,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用地需求,助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四是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本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适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实施农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2023年国家级经开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95亿美元

走进洞头东屏街道岙仔村,运苗、检查、码绳、搬筐、吊装,随处可见渔民们忙碌的身影。这里的羊栖菜养殖规模近千亩,是当地渔民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2023“一带一路”中国—东盟速度轮滑城市邀请赛天津启动 四大轮滑项目精彩开赛

全区经济展现出强劲活力和韧性,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0.24亿元,以全市1/200的土地贡献了超1/8的GDP,经济密度全省第一、全国领先,进入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前十榜单。

“皮影里的中国”展览亮相粤博 展品逾300件(套)

文字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世界现行文字有数千种之多,多数具有明显的共同字母源流和走向,而中国汉字却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始终坚守“象形家园”。如何守住?怎样传承?近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文字学系系主任何景成接受“东西问”专访,从多个维度剖析汉字的源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